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 见习记者徐佳一报道:日前,记者从上饶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”三清山风景名胜区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,自1984年成立管理局以来的35年间,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实现了从默默无名到享誉世界、从贫困山区到“国内一流、世界知名”的旅游目的地、从景点旅游模式到全域旅游模式的巨大跨越,景区游客人数、团队人数、入境游人数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。今年上半年,三清山接待境内外旅游人次938.83万、比增6.74%,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0.54亿元、比增6.87%。
三清山以“三清天下秀”赞誉为鞭策,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发展理念,积极探索三清山全域优质旅游发展路径,抓牢品牌创建。按照“南北呼应,两翼齐飞,全域联动”的业态布局,三清山紧抓业态培育,高质量完成了核心景区提升改造。同时,打造一批新4A级景区,与核心景区形成“山水画廊”新路线。加快文旅融合,深入挖掘和弘扬传统文化,编著了道文化专著《三清之道皇建其极》,启动了三清山古建筑保护规划,重现三清山“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”风采。重点打造《天下三清》演艺、季候风房车度假营地、“相望三清”艺术聚落等文旅、文体结合业态,建设三清山地质博物馆、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八磜战役奉献园项目,传承红色文化,开展研学文化旅游,丰富三清山全域旅游内涵。2016年,三清山荣获江西唯一的全国十佳“国家绿色旅游示范基地”称号;2017年,荣获“全域旅游十大品牌旅游目的地”和“全域旅游十大品牌山水景区”荣誉;2018年,荣获江西省“首批低碳旅游示范景区”荣誉和“首批国民休闲旅游胜地”的称号;2019年,入围“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”。
同时,三清山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,先后出台了包括遗产保护管理规范、栈道建设、讲解员、轿业、景区党建等在内的11项地方管理服务标准,今年年底还将完成全国第一批景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。通过“一码游三清”“一键管全山”等方式,三清山积极推进智慧化管理,旅游智慧化管理水平全省领先。
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中国江西网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中国江西网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中国江西网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中国江西网 电话:0791-86849032
|
| 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:赣B2--20100072 备案号:赣ICP备05005386号-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[2018]3167-034 (总)网出证(赣)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| ![]() | |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