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信区皂头镇毛棚村的贫困户柯诗新,是一个不向生活低头、敢于折腾的人。近两年来,在皂头镇毛棚村驻村第一书记蒋寿礼的鼓励下,柯诗新继承发扬老作坊、老传统、老工艺,自己在家创办传统木桶酿酒作坊,不仅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,还带动其他贫困户一道生产经营,成了皂头镇毛棚村的脱贫致富典型,更获得了2020年广信区皂头镇毛棚村“脱贫之星”荣誉称号。
开办酿酒小作坊走出自主创业路的柯诗新今年54岁,家中共4口人,多年前,因一次意外交通事故左腿高位截肢,一对儿女还在读书,家庭主要来源依靠妻子在酒店洗碗的微薄收入,2013年12月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,有了“三保障”,日子才慢慢有了些许好转。2018年女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江西财经大学,儿子在中职学校就读,没有其他收入来源,家庭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。
几年前,由于缺文化、技术、资金等因素,柯诗新和妻子陆续进行利润很低的农产品种植养殖,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,他感叹道:“光靠一亩三分田真的是不够吃。”2019年,驻村第一书记蒋寿礼在走访中了解到柯诗新有祖传的木桶酿酒手艺,多次上门鼓励他发扬老工艺,建立传统木桶酿酒作坊,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创新,酿造出更优质的纯粮高粱酒,走上创业之路。
“不管用什么方法酿酒,都要用好粮食、看好工序,酿酒也要对得起良心。”柯诗新说。在保证古法酿造的基础上,引进现代化的生产技术,味道香醇,好喝还不贵,让纯粮高粱酒慢慢成了当地酒桌上的“常客”。过去,半个月才能产30公斤的纯粮酒,如今已扩大到一天可生产300至500斤酒。
“他酿的白酒,味道醇香顺喉,喝了口不干还不头疼,价格又不贵,而且又是同村人,大伙都信得过他。”村里的村民谈起柯诗新酿造的酒就赞不绝口。
今年年初,柯诗新又筹划起了自己的果蔬栽培事业,在与村干部商量后,争取到5万元小额扶贫信贷,将村里的荒地重新利用了起来,种上了马家柚、杨梅等水果。“去年赚的钱全部投入了今年的种养殖,我有信心,今年预计能赚十多万。”说起这些,他是充满信心、干劲十足。
从最早的贫困户到如今的“脱贫之星”,他动情地说。“政府保障政策给了我很大的勇气。有了政府的支持,书记的鼓励和帮助,我才有了创业的勇气和信心。我要更进一步发展做大做强酿酒产业,同时带动更多贫困户一起走向致富之路。”(肖得敏)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