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是“十三五”收官之年,站在“十三五”与“十四五”的交汇点上,梳理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,更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。过去的五年,时间给出答卷,记录着实现万年县大源镇发展的新篇章;过去的五年,是大源镇奋发有为、跨越赶超、成效卓越的五年。五年来,大源镇在县委、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紧紧围绕既定的发展战略和制定的工作目标,以发展社会经济为主线,以打赢脱贫攻坚战、落实民生政策统揽农村工作全局,努力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,全镇呈现经济发展、社会进步、人民安居乐业、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。
辉煌“十三五”
招商引资成效显著,经济运行稳中有进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,深入开展“营商环境提质年”活动,秉持“你投资我服务、你发财我发展”的理念,落实“1+5+1”服务机制、全程代办制、企业宁静日等制度,逐步拓宽服务领域,强力提高服务效率,不断优化服务质量,全力打造“四最”营商环境;招商引资成效明显,始终将招商作为经济发展的“主引擎”,积极实施“走出去”招商战略,2020年全年洽谈31个项目,成功签约5个项目,总投资达8亿元;重点项目积极服务,力克万难服务县重点项目建设,积极配合县实施万年青水泥厂异地技改环保搬迁项目,确保项目按序时进度如期推进。
脱贫攻坚成果丰硕,“两业”扶贫拓宽增收渠道。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发展,齐头并进,统筹做好防控与发展工作;聚焦短板弱项开展各项整改活动,以普查工作为契机,对全镇340户贫困户“两不愁三保障”进行全面排查并整改;着力抓好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,依托资源优势,坚持“长短结合、三产融合”发展思路,产业扶贫基地面积持续增加,形成乡村旅游、矿石开采、光伏发电和雷竹、白茶、小香薯种植等6大产业扶贫新格局,实现产业扶贫“两个全覆盖”,确保贫困户和村集体有可持续收入;积极推进贫困群体复工复产工作,形成产业帮扶、社会帮扶多级联动的帮扶格局,实现了贫困户享受产业帮扶和村拥有扶贫产业两个全覆盖,从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。
民生事业全面进步,社会秩序和谐稳定。大力实施民生工程,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000多万元用于镇本级、公路改造、敬老院、小学、自来水厂、秀美乡村的建设。投资800万元的稻源农庄乡村旅游提升项目已建成运营,精准改造美丽集镇,投资2000余万,以打造文旅融合特色镇为特色,以完善城镇功能为中心、以惠民利民为目的,镇区基础设施极大改善,镇区面貌显著提升。集中力量开展了乱搭乱建、乱堆乱放、乱停乱放的三项专项整治。强力维护社会稳定,加大综治网格化管理,全镇共配备网格化队伍160人,加大扫黑除恶工作力度,加大宣传力度,全面共发放宣传单5万余份。
乡村振兴再创佳绩,农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,围绕“五清二改一管护”行动,采取责任推动、奖补拉动、考评促动、管护联动的方式,镇本级投入资金110多万元开展“五清”行动。全镇实现规下生猪养殖场和28座小型水库全部退养,无害化公厕改厕率98%以上。农业产业结构更优,全年新增雷竹种植面积1000余亩,白茶种植面积400余亩,稻虾共养面积200多亩,新引进“小香薯”种植面积1000多亩,特色产业实力不断增强。
基层党建不断完善,意识形态工作不断加强。镇党委、政府积极研究和谋划基层党建工作,落实基层书记抓党建专项述职评议制度、党建工作约谈问责机制,形成了上下联动抓党建的良好格局。严格落实“三会一课”等组织生活制度,开设“党员实践”课堂,深入推进“主题党日”,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。加强基层阵地建设,完善提升各村(社区)的硬件提升和软件升级,服务群众功能大幅度提升。加强了村级财务管理、村级零招待、巡察整改落实情况日常监督检查。着力推动党建统领,全面助推乡村振兴。
描绘“十四五”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大源镇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、十九届四中、五中全会精神、中央和省、市、县有关会议精神,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,发扬“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”的万年精神,统筹做好疫情防控、乡村振兴、经济发展、民生保障、集镇建设等工作,积极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。
乡村振兴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“后续文章”,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。在秀美乡村建设、人居环境整治、农民建房规范管理、厕所革命、宅改殡改等重点工作再发力。落实稳粮政策措施,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,保障“菜篮子”“米袋子”产品稳产保供。通过产业引导、政策扶持、土地流转等措施,推动雷竹、红薯、白茶、西瓜等特色产业发展。注重培育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,促进农业产业专业化、规模化、集约化发展。
经济发展。主要预期目标是财政总收入增长6%左右,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%左右,固定资产投资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、城镇登记失业率、人口自然增长率、节能减排完成县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,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完成各项任务。同时继续服务好重点项目建设,对现有重点项目继续做好跟踪和配合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,切实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力度,实施领导挂钩联系制度,强化领导和统筹,提高招商工作组织化程度,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。
民生保障。加大民生项目投入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,全面完成中心幼儿园建设;改善公共服务条件,推进投资1000多万元的中心卫生院和投资300多万元的文化活动中心建设;打好道路翻身仗,确保2021年危桥改造率达100%,行政村确保有一条通主干道5米宽以上的村道。落实“稳就业”政策,保障居民收入;继续实施全民参保计划,完善城乡低保、养老保险、医疗保险等制度,提升社会保障精准度,鼓励慈善、公益事业发展;加快幸福托老所建设,提升养老服务水平;全面落实拥军优属政策,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。
集镇建设。一是尽快启动新区建设,继续强力推进美丽集镇试点建设,为打破集镇空间限制,扩大集镇规模,规划建设集镇新区。着力推进稻作研学基地、政务服务中心、文化活动中心、中心卫生院及新区路网、给排水管网、强弱电线路、公共绿化、公厕等配套设施建设,提升集镇品质。二是长效管护落实到位。确保乱搭乱建负增长,乱停乱放不反弹、环境卫生保持到位,落实管护责任人,划片分区,责任到人,实行严格长效管护奖罚制度。
社会治理。一是疫情防控方面,慎终如始抓实抓好常态化精准化疫情防控,高度重视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,密切排查中高风险和境外返乡人员,持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。二是平安建设方面,始终坚持以“保平安、为民生、促和谐”为指引,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、网格化服务体系以及重大隐患矛盾纠纷排查处置等重点工作,畅通群众利益表达渠道,全力维护社会稳定。三是应急管理工作方面,坚持预防为主,加强组织协调,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,对安全生产、防汛抗旱救灾、森林防灭火等工作继续常抓不懈。(万年融媒体记者陈宁)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