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任晓莉
9月6日上午,记者走进新学期刚投入使用的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中学,听到教室里书声琅琅,看到崭新的塑胶操场上学生们在奔跑嬉戏。在信州区茅家岭街道三江东大道以南、钟灵路以北的上饶市第七小学新建项目建设现场,记者看到这里的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施工,据了解,项目将于明年秋季竣工,届时可容纳30个教学班级,提供学位1350个左右,可以较好地满足周边区域的入学需求……
百年大计,教育为本。上饶市明确“奋力打造教育强市,跻身全省第一方阵”的发展目标,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动摇,全市上下逐步形成了“党以重教为先、政以兴教为本、民以助教为荣、师以从教为乐”的教育发展氛围。通过改善硬件、优化办学、整合资源、联姻名校、塑造品牌等一系列创新举措,上饶教育事业迎来大发展:全市教育投入“可圈可点”,交账任务“可歌可书”,改革创新“可彰可表”,素质教育“可喜可贺”,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,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。
随着经济的发展,上饶建设进程加快,为适龄少年儿童提供充足、优质的学位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。针对这一情况,上饶市连续多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,全力解决“有学上,上好学”问题。据悉,2020年以来,全市新、改(扩)建城区中小学93所、改造农村中小学(含教学点)1062所,总投资约129.92亿元,新、改(扩)建校舍面积约313.27万平方米……
“如今,整个校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校园面积扩大了,学生活动的场所多了,通过更新教学平台,教育质量也更加好了。过去是保基础让孩子们有学上,现在是以最优越的环境让孩子上好学。”上饶市第十一小学副校长虞琼说。
“通过抓均衡、促公平,补短板、提质量,目前,上饶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,城乡各类教育资源显著扩增,教育有效供给能力明显提升。硬件建设上,我们既要‘锦上添花’促提升,也要‘雪中送炭’保基本;软件建设上,提升每一所学校的办学质量,大力缩小校际差距,努力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。”上饶市教育局局长毛志方表示。
让孩子们在“家门口有学上、上好学”,是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基础,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答题。采访中,记者发现,随着上饶市学校越建越多,学位供给也大幅增加,教育资源越来越均衡化,大部分家长都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,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和幸福感得到有效提升。
据统计,今年1至8月,全市共完成新、改(扩)建中小学54所,总投资37.53亿元,新、改(扩)建校舍面积90.77万平方米,新增中小学学位4.57万个。不仅推动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,解决了人民群众有关入学难的问题,也是吸引高端人才落户上饶的重要措施。“这几年,上饶增加了很多学位,‘家门口的学校’再也不是口号了。”2023年8月,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小学开始招生,提供1350个学位,精准回应了周边居民“在家门口上学”的美好期待,来自浙江杭州的企业高管徐善由衷感叹,从幼儿园到中学,周边学校完全满足了她孩子学龄期的所有公办学位需求。
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。一座城市的教育水平,承载着千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近年来,上饶市科学测算学位需求,合理优化教育资源布局,对新建学校进行科学选址;针对已有学校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需要,明确保留、撤并、迁移及改扩建等发展策略,努力破解校建项目要素“瓶颈”;开通绿色通道,坚持节假日审批不打烊,全力打通项目推进“最后一公里”;抢工期、赶进度,确保项目早开工、早建设、早投产。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