鄱阳县将建设“稻虾生态农业”作为产业发展目标,采用生态养殖、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稻虾共养,做到一水两用,一田双收,实现虾肥稻香的生态双赢,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致富新路。
在三庙前乡洪曹村,笔者看到,稻虾养殖户余有光正在组织工人在稻虾田投放虾饲料,为5月初捕捞上市的小龙虾育肥育壮。余有光说:“我们现在在田间管理,投放饲料,这个虾大概到5月初捕捞,大概亩产300到400斤。政府相当支持,我们有需要,就会派人来指导。”
据余有光介绍,5月初小龙虾上市后,稻虾田还可以进行中稻种植,实现一田双收。“总量460亩,大概就能产到150万斤小龙虾,产值能达到200万元左右。有了政府的支持,我们对养虾信心相当足,生活也一年比一年好。”
据了解,稻虾共作模式,是在水稻田里通过田间工程改造,实行水稻与小龙虾共生,实现“田间种稻,水体养小龙虾,虾粪肥田,稻虾共生”效果,是一种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的立体生态农业生产模式。近年来,该县采取“公司+示范基地+农民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的经营模式,已在全县多个乡镇建设稻虾共作基地,年产小龙虾1000万斤以上,产值超过3亿元;同时,通过稻虾综合种养,带动全县1000余户、近6000人在龙虾产业中,利用入股分红、土地流转和劳务就业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。(杨春英)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