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铁四社区那间不足十平方米的老旧理发店里,温暖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。75岁的王贞兰奶奶握着推剪,手法娴熟地为顾客修剪头发。从1978年至今,岁月的痕迹悄然爬上她的脸庞,但那份源自内心的温暖与对理发事业的坚守,却如同永不褪色的印记,始终如初。
“钱嘛,不重要,重要的是那份人情味。”王奶奶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,道出了她经营这家理发店的真谛。1978年,28岁的王贞兰在铁路机务段附近的理发室工作,那时的她,以家属工的身份,为铁路职工和家属们提供着贴心的服务,每次剪发仅收1角钱。回忆起那段时光,她的眼中总是闪烁着温柔的光芒。
岁月如梭,单位合并、片区改造,生活的变迁如同潮水般涌来。然而,王贞兰并没有选择退缩。她带着那把陪伴了她多年的推子、那面见证过无数笑脸的镜子,在2010年搬进了铁四社区,租下一间简陋的小屋,继续着她的理发事业。这间小店,不仅成了她谋生的地方,更成了老街坊们的情感“驿站”。
五十年的光阴流转,理发工具也经历了更新换代。王贞兰手中的推剪从手动升级成了电动,但那些老式剃刀和海绵扑却依然摆放在显眼的位置。“现在的年轻人可能用不上这些了,但老街坊们就认这个手艺。”她解释道,轻轻地抚摸着那把斑驳的铁架理发椅,那是她从拆迁的废墟中捡回来的“老伙计”,承载着无数珍贵的回忆。在这个小店里,每一件老物件都仿佛被赋予了生命,它们静静地诉说着过去的故事,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纯真的年代。
尽管物价飞涨,王贞兰的理发价格却始终贴着成本线。从1978年的1角,到如今的6元,她始终坚守着“让街坊剪得起发”的信念。每当有人问及价格为何如此亲民时,她总是笑着说:“我给大家理发,也不是为了赚钱,就是和街坊们聊聊天,解解闷!”那笑容里,满是真诚与豁达。然而,她或许不知道,在顾客们的心中,这里的价值早已远远超越了金钱的衡量。
常客周炳根大爷感慨道:“我是从2005年就在王师傅这儿理发,一直理到现在。因为年纪都差不多,我们经常跟她聊聊天,讲讲心里话,每次理发都很开心。我从黑发理到白发,在外面从来没理过发,就认王师傅这儿。”像周大爷这样的老街坊还有很多,他们多年来风雨无阻地来到这里,对他们而言,来这里理发早已成为一种习惯,一种生活的仪式感,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。
暮色渐浓,夕阳将“大众理发店”的招牌染成暖金色。卷帘门外,几位握着奶茶、穿着潮流的年轻人举着手机拍照打卡,鲜亮的美甲与网红滤镜在镜头里流转;屋内,王贞兰仍专注地擦拭着推子,推子边缘被岁月磨出的银亮光泽与老人布满皱纹的手相映成趣。当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标注“复古宝藏小店”时,老人轻轻抚摸着铁制理发椅,笑着说:“只要手不抖、眼不花,就一直干下去。”两代人的轨迹在此刻交汇:门外是追逐潮流的打卡热度,门内是穿越半世纪的温暖坚守,共同勾勒出这座城市里最动人的烟火图景。(记者严敏慧)
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版权与免责声明 |
1、本网所载的文/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,我们不对其科学性、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2、本网站内凡注明“来源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,版权均属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。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,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,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。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:“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”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3、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、图片、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,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,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,或不应无偿使用,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,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,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。
4、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、图片等资料,如需转载使用,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。
※联系方式:大江网(中国江西网) 电话:0791-86849032
|